• 首页
  • 热血神剑九游折扣版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你的位置:热血神剑九游折扣版 > 热血神剑九游折扣版介绍 > 自主性的丧失, 孩子厌学与家长讲道理的恶性循环

    自主性的丧失, 孩子厌学与家长讲道理的恶性循环

    发布日期:2024-11-19 07:34    点击次数:108

    几年前,我曾接触过一个家庭,孩子出现了严重的厌学情绪。通过与家长沟通,我发现孩子不喜欢学习的根本原因,竟然是妈妈总是不断地讲道理。在我们初次见面时,通常我会先了解一下家庭的基本情况,看看问题的症结在哪里。每次谈到孩子的某些行为时,妈妈总是迫不及待地开始一顿说教,不停地给孩子讲“道理”,并且常常还对孩子说:“你去问问吴老师,看看是不是这个道理。”

    表面上,妈妈带着孩子来找我,似乎是为了寻求帮助,但其实她的真正目的,却是希望我能认同她的做法,并通过道理来说服孩子。这样的沟通方式显然没有得到孩子的理解和认同,反而加深了他们之间的隔阂。

    在发现这个问题后,我决定先让妈妈离开,单独和孩子谈一谈。接下来的谈话中,孩子向我倾诉了她的困惑和苦衷。她苦笑着告诉我,妈妈在她的学习生涯中,每年都会重复强调“这一年是最关键的一年”。比如,初一时,妈妈说要打好基础,这一年是最关键的;到了初二,妈妈又说初二是转折点,也是最关键的一年;而在初三,妈妈则表示,这一年是决定性的一年,依然是最关键的。每一年,妈妈都会找到理由,反复告诉她,这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。

    让她感到更痛苦的是,不仅仅是学习这件事,几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,妈妈都在不断地给她讲道理。为什么要学习?为什么衣服要天天洗?为什么要按时睡觉?为什么这件事情这么重要……这些问题,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妈妈的唠叨中出现。

    听完她的倾诉,我告诉她:“太好了,你还可以用厌学来保护自己。”

    啥意思?用厌学保护自己?保护自己啥?

    孩子对我的话感到困惑,也对自己的状态感到困惑。她说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,其实她是想学习的,但有时学不下去,甚至有时候又真的不想学。她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是怎么了。

    我说,讲道理有个潜在的信念,是:“我觉得你一定不知道这个事情的重要性。”孩子听了一拍大腿:“对,就是这种感觉。”

    其实,唠叨和讲道理,都藏着一种“我不相信你”的信号。

    试试代入这样的一个场景,体验一下你可能会有什么感受。假设,今天因为领导的原因,让你在跟进某个项目的时候左右为难,你晚上回到家,特别的难受,就跟队友吐槽了几句领导的做法。这个时候,你的队友一阵的义正言辞,说:“人家是领导,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,有本事你做了领导,你说了算。”或者说:“你要忍一忍,你马上都要升为中层了,不要跟领导置气...。”

    大家体会一下,假如队友这么跟你说的时候,你会有什么感觉。会不会觉得很烦,让你更加难受;会不会希望他闭嘴,让他少说废话。难道这些道理你不懂,还需要他来当复读机吗?

    而且,你内在的感受,是不是有一种没有被看见的感觉。你也不是当场跟领导翻了脸,你已经很累很难受了。结果,你的队友还跟你说一大堆。也就是,你的努力、你的难受、你的委屈,都没有被看见。

    其次,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,你可能会有种不被信任的感觉。职场上的道理你都懂,你也不是矫情的人,可这个时候就是在气头上。你心里会不会觉得:你是当我傻吗?你是当我不知道吗,还需要你来跟我讲吗?当我们有这种感觉的时候,你是不是会觉得,你没有被信任。

    大家也可以试着代入一下,当我们总是跟孩子讲道理的时候,孩子是什么感受。孩子也会有一种感受:不管我怎么努力,爸爸妈妈都不满意、不信任。爸爸妈妈看不到我经历的挫折与难受,但爸爸妈妈说的又都是对的。于是,孩子就走投无路了。他或许不会在言语上反驳你了,因为他觉得跟你讲了也没有用,但他可能会在行动上去抵抗你。

    于是,你希望他做的,他就不做,他也没法做。就像前面的这个案例。孩子升上高中,就不愿继续上学了,他的内心可能就有类似这样的一番话:你不是跟我讲学习很重要吗,你每天都觉得我没有尽力,我就不尽力就好了,反正我也不再期待得到你的认可了,在我心里我就是那么回事,那就算了。

    这就是孩子的想法,也许他没有说话。但不说话也是一种态度,他在行动上,用消极抵抗来与你对话。

    如果说在解决孩子的问题的时候,父母比孩子还要用力,那么孩子只会每况愈下。

    因为,教育不是一个大力出奇迹的事情。你越上心,孩子就越没法上心;你越是觉得这个东西重要,你紧张的不得了,孩子就会觉得好烦,我一点都不想按照我父母说的做。

    因为,当你在焦虑的重视这件事情、特别看重某个结果的时候,我们就在不自觉地传递给孩子一个态度:你没有做好、你不值得信任。

    我们现在是个父母的身份,但是,如果我们想要更好的养育孩子,我们就要经常去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。这样我们才能够与孩子站在一起,对孩子更有同理心。你也可以去觉察一下,当你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,你的父母做了些什么,会让你特别不想去学、去做某事。

    有读者给我留言,就说了她大概是刚刚上小学的年纪,第一次在班上大扫除搞卫生,很有成就感。回家后,也特别用心的在家里面打扫了卫生,扫地、拖地、擦桌子,这是她第一次主动的做家务。她的自主性出来了,她也做得很开心。但是,妈妈回来后就说她做得不够好,还批评了她。说拖地的时候,把脏水溅到了墙边;擦桌子又没有把水渍擦干,现在还印在桌子上。

    这件事情,给她留下了非常大的阴影,她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,不喜欢做家务,任何的家务活她都不喜欢做。结婚之后,更是因为做家务的事情,和老公频频发生冲突。

    这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。孩子主动去做某件事情,有时候难免有瑕疵或出错的地方,但是孩子这种主动性还在的,可是这个时候,孩子的主动性遭遇的却是各种道理,这些道理往往还伴随着负面评价。这叫道理型家教或指责型家教,这对于孩子的自主性的成长,是非常具有杀伤力的。

    我们再深入觉察一下,你为什么会成为道理型、指责型家教的父母。

    其实,父母在指责、讲道理的时候,这些道理和差评,就包含着那些自己也做不到,甚至都不敢提给自己的要求。

    比如,有很多每天都抱着手机的父母,说孩子不喜欢看书,希望来我这获得什么灵丹妙药,让孩子喜欢学习。这样一个自己都不学习的父母,却总是评价孩子贪玩,这就是将自己达不到的要求变为道理和指责,去“绑架”孩子的例子。

    有位父亲在公司上被领导指责说做事没计划。这位父亲十分气恼。回家以后,他却无意识地对着正在写作业的孩子吼起来:“怎么这么晚还在写作业,早干嘛去了。”你是否能在这个例子上看到自己的影子?

    也许你会觉得,这是成年人情绪没处理好的问题。当然,这也确实包含有这个部分。但更重要的是,我们对孩子的道理和指责,往往藏着我们自己都做不到的部分。我们只是把这个部分投射给了孩子。这是隐藏得特别深的地方,大家一定要对自己有所觉察。

    网络上也曾有过这样一个热门的讨论话题:如果要评选出一份 “最令人讨厌的沟通方式”榜单,你会怎么选?结果,“讲道理”名列前茅。

    在生活中很多人喜欢讲道理、论对错,明明一个拥抱就可以解决的问题,偏偏最后就变成了一场口水大战。明明几句安慰的话语,就能安抚的情绪,偏偏要罗列出N个“因为、所以”,最后得出结论:“你看,你是不是做错了;你看,你是不是不懂。” 这些做法,轻一点的,就亲子之间发生冲突;重一点的,孩子的自主性就不知不觉被削掉了。

    文章开始提到的厌学的孩子,我们后来有过多次的沟通,她才慢慢意识到,她是通过厌学,来维护自己的自主性。

    妈妈的道理,就像刻在她脑子里的标准答案一样。她说自己常常有种感觉,脑子里整天好像在放一个PPT,上面写着:“听话照做,今天好过。”她觉得自己就像生物课本里说的巴甫洛夫的那只狗,没有太多的自主性,完全依赖于外界给出的刺激,然后用自己的反应来期望获得妈妈的认可,还常常得不到认可。最后,她只能通过消极厌学的方式,来对抗妈妈,以此获得一些“自己说了算”的感觉。

    在本篇中,我们说到了讲道理背后潜藏的信念,是对孩子的不信任。我们控制不住的讲道理,往往是因为那些道理的内容,我们自身也没能做到。下一篇,我们再来说说,我们常见的另外一个误区,就是奖励。这是一种非常隐秘,但却非常影响孩子自主性发展的养育方式。



    上一篇:没有了
    下一篇:没有了

    相关资讯